编辑手记|一本原创,十年打磨 : 编辑眼中的《天啊!错啦!》
一本原创,十年打磨
编辑眼中的《天啊!错啦!》
文/ 张靓
2007年,《天啊!错啦!》英文版面世;
2011年,《天啊!错啦!》繁体、简体中文版面世;
2013年,《天啊!错啦!》法语版面世;
……
2016年,《天啊!错啦!》简体中文版改版,全新面世!
裤衩,还是帽子?
大概是五年前的冬天,在《父母必读》和红泥巴中国童书榜TOP10上,我第一次知道了这个故事,第一次见到了《天啊!错啦!》的作者之一姬炤华老师,第一次听到了他的演讲。印象深刻,以至于多年难忘。一年前的冬天,当得知姬炤华、徐萃两位老师的这部绘本将在蒲蒲兰重新改版推出的时候,心情雀跃,有些紧张,又感到非常荣幸。
2016年初冬时节,经过一年时间的编加讨论,《天啊!错啦!》终于“重版出来”了!
或许,您会疑问:已经出版过的作品,怎么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推出呢?
的确,作为接触本土原创时间并不长的编辑,我也曾“乐观”地以为“改版”会比较“容易”。然而,在实际参与编辑讨论的过程中,才体会到原创的不易——每一个环节的反复讨论、每一个场景的反复推敲。正如姬炤华老师所说,“希望大家看到一部绘本的创作过程,因为真正费心、无法估量又总被人忽略的部分正是定稿之前的那个阶段。”
在正式揭秘新版《天啊!错啦!》之前,先聊一个略显“玄妙”的话题——心态。这里具体指的是编辑心态,比较微观的角度。刚开始接触原创绘本时,很容易“兴奋”,积极的一面是说明自己还有好奇心,还算年轻;另一面可以理解成“见得太少”。以《天啊!错啦!》为例,兴奋之后,是实际的编辑讨论,这些就是姬老师所说的费心阶段。对编辑来说,这一阶段让人成长,也更磨练心态。
其一,磨练心性。最初,赶进度成了最关心的事。但随着深入讨论,很多细节浮出水面。不仅要留出时间给两位老师专心创作,还要反复讨论编辑修改过的内容,包括将最新繁体中文版的变化纳入到考虑中,以最佳状态呈现两位作者十年间对这部作品最完整的思考。
其二,磨练人性。这里想要表达的是如何站在作品、创作者的角度考虑问题,而不仅仅是编辑自身。在做引进版时,作品的完成度很高,也很难与作者、画家有即时沟通。而在编辑原创作品时,编辑的介入程度更高,更多的是与作家、画家讨论磨合作品。有时,意见不同,要找到一个最适合的方案;有时,作者创作遇到瓶颈了,要及时讨论与鼓励;有时,作家与画家有分歧了,要了解双方的想法,推动完成作品……
有了这份耐心与理解,后续的技术环节都是能迎刃而解的。因为,作品是心灵的呈现,传递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。
接下来,请跟随小编来一趟《天啊!错啦!》改版回顾之旅吧!
整体:好故事有好节奏
记得曾有位同行前辈告诉我,绘本故事往往三次反复,在高潮结束后,舒缓收尾。的确,绘本与电影、音乐一样,都有着自己的节拍。而好故事的节奏是能让读者心情愉悦的。《天啊!错啦!》第一版的故事节奏略显紧凑饱满:第一个对页(风景)后,兔子马上跃入眼帘,开始了对话思考之旅。
在这次改版中,分别在故事的开始与结束部分加了两个对页,用意有两个:前面加入的一个对页,将驴子带入故事中,作为桥梁把人类世界与动物世界衔接起来;后面加入的一个对页是延伸的一段路,一直延伸到封底,留出故事的余味。增加这两个对页后,节奏明显放缓,避免出现故事突然开始又戛然而止。
另一个展现节奏的细节是背景颜色。故事一开始背景色是偏暖的,暗示小兔子的心情是积极向上的。遇到几个小动物后,小兔子听到了各种不同的想法,她迷茫了,此时背景色开始转冷;当小兔子最终明白要坚持自己的想法时,背景色又转为暖色,暗示她快乐高涨的心情。说到这一变化,姬炤华、徐萃两位老师非常满意这次改版印刷出来的效果。姬老师说:“这真心是最好的一版。”
细节:文字,一只舞动的指挥棒
与其他故事类型的作品不太一样,《天啊!错啦!》是以对话为主、画外音为辅的方式展开故事的,加上画面四边的黑框设计,很像看一幕幕的场景剧,这与两位老师曾从事漫画创作有关。这种“你一句我一句”的叙述方式,让故事变得活泼、跳跃。
与第一版有所不同,此次改版在封底处加入了两句话:一句是驴子说的,一句不知道是谁说的。驴子在路上不断嘀咕,坚持着自己的立场:“那不是帽子!”而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声音却有着不同的想法:“那就是帽子!”“那就是帽子!”这句话是小动物们说的吗?还是故事外的“你”的声音?这正是姬炤华、徐萃两位老师的设计,让故事结束后让带给读者思考与回味。没有谁对谁错,思考本身才是魅力所在。
细节:图画,辅助文字表达寓意
大家都熟知,绘本是文图结合的艺术。此次改版中,除了前后增加两个对页外,在已有图画上也做了细节加工。先从字体字号说起吧,看过第一版的读者对“弹幕式”字体恐怕印象深刻,这一设计与美国版有很大关系。这次为了更好地呈现画面,避免喧宾夺主,将对白式的主体文字改为白色,驴子的话用黑色,小兔子最后的思考用黄色。
第二点变化是小兔子说那句“哦,我知道了!”的时候,这句话与繁体中文版同步,改为垂直如箭头一样的设计,直直地冲向边框——而边框也已经被打破,画外音被冲出边框的颜料冲得七零八落。
编辑的原创绘本之路
全新改版的秘密一一揭开,这看似简单的改变却有着多人参与、反复“头脑风暴”。小编从做引进版开始“练手”,到接触本土原创,这一转变给小编的成长带来养分,分享几点浅浅心得,与大家探讨。
其一,懂得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。这一点说来轻松,却需要量的积累,需要仔细体会。除了前面提到的节奏,还有把握故事的情感走向、儿童视角、社会话题等因素。作为编辑,扩大阅读量,增加社会阅历,是成长的基石。
其二,懂得自我成长。这与最开始提到的玄妙问题相关。如同大家常说的——做书如做人,一本书、一个故事的挖掘与呈现,不仅仅是创作者心灵的表达,也呈现出编辑的精神世界。一个编辑的技能通常3-5年就会熟悉掌握,但成为一个优秀的编辑,却需要很长时间,不仅要有热情,还要有心性的修炼。个人觉得,这是一辈子的事,也是让自己受益的事。
其三,懂得编辑的定位。进入这行业的时候,老师们很爱说这句话——编辑就是为人作嫁衣,想来这是对编辑定位最准确的诠释。常有人问:编辑写书吗?画画吗?都不是。编辑是推动一本书出版的推手:在创作者遇到难处的时候,给他们力量;在创作者成长的时候,给他们喝彩;在创作者默默无闻时,给他们机会……做原创绘本时,编辑与创作者亦师亦友,需要面对的问题往往已经不是书本身了,而是与书有关的人。个人浅见,一个好编辑,不仅要懂书,更要懂人。
就《天啊!错啦!》来说,一个看似只是好玩的故事,却有着很深的哲思,而这需要一份“懂得”——懂得书,懂得作者。每个人对故事都有着自己的理解,编辑与创作者看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。那么,编辑就要做好桥梁——将作者与读者的心连接在一起,共同分享一份成长,一份对人生的感悟。而编辑,在幕后,思索、沉淀属于自己的那份欣喜与收获,就很美好了,不是吗……
书名:《天啊!错啦!》
作者:徐萃,姬炤华
出版社:二十一世纪出版社
出版时间:2016年11月
蒲蒲兰绘本馆出品
• end •
主编 | 姚颖老师
本文编辑 | 陈威然
未经授权,谢绝转载
(部分图片和音频来自网络,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)
欢迎扫描下方的二维码,关注绘本教学公众号!
以绘本为名,陪你一路成长
不失初心,不忘初衷